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庄阅男装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庄阅男装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人生失意时,该如何来面对?国学文化有帮助吗?
举几例试试.
一.塞翁失马,安知祸福。(寓言),
二.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(老子语)
三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(孔子语)
四,
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。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(李白诗)
第一,二例说明了祸福相依的道理。告诉人们有时坏事可变好事,劝导人们失意莫失望。
第三例,孔子指出,身处困境,失意之时,君子也会固守道德,坚守仁义。小人才会胡作乱为,危害他人。句中的″穷"是指困穷失意,不指贫穷。
第四例,李白诗句意思是.失意时莫消极,要向前看,阳光总在风雨后。
国学文化,博大精深,洋洋洒洒。只要潜心学习,坚持学习,一定会提高学者的修养,使读者内心强大,增加抗拒困难的意志力。
当然有很大帮助。很多国学经典,都是作者在困境和失意时创作的。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,推演创作了《周易》;司马迁在遭受宫刑的奇耻大辱之后,完成了《史记》。正是失意和困境,激发了人们的意志、精神和智慧。国学经典大都是磨难中的杰作,其内容大都是指导人们如何应对困难、逆境,战胜失意、挫折。因此,越是人生失意之时,越是需要从国学典籍中汲取力量和智慧。
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,失意乃是人生常态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国学文化博大精深,可以说,就是国学文化坚韧不拔、不屈不挠的精神伴随着我们每个国人走过了不平常的岁月。
在较早的《周易》里面,就有明确的表述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;在《论语·宪问篇》里面有“不怨天,不尤人”的表述,都是让我们坚强面对困境、迎难而上。
在其他的国学经典里面,类似的语句随处可见。比如:
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指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 ——《孟子》
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——《孙子兵法·九地篇》
“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,善地;心,善渊;与,善仁;言,善信;政,善治;事,善能;动,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”——《道德经·第八章》
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——李白
……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如果样样都生搬套他人经验来排除面临的困难,不一定适合。
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、不同性格、不同的契机,这就决定了要随机应变。名人懂太多了、经验学太多了,就好象一条条条锁链、一座座大山、一处处沟壑,阻碍了自己的思想的自然运用,使自己每时每刻都在仿照别人,受别人的规范,久而久之就自然地失去了自我。
每件不如意之事都应以事实为根据,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法规、性格、价值、自身情况等等为条件,来做个总结后以利弊多少决定一件事的取舍,确定新的走向。但这也不完全对,有时候还要有宁为玉碎不可瓦全的精神,来保证自身以外的更多意志。
如此看来国学未必样样适时适事生搬硬套,要活学活用吸取精华,对糟粕的东西要批判舍弃。国学都是古人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个人经验之谈,是个人的主观见解是死的东西。我们是活人,世界在发展变化,人心也在变,思想不能停留在古人的世界里,我们自己面临的事情要根据现实的走向而决定。
在我看来古人是孩子,我们是从他们那里成长起来的大人,孩子的衣服大人是穿不了的,就让那些老古物留在历史博物馆做个永久的记念吧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庄阅男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庄阅男装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